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7 10:03:0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3、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

1、板题,读题。

2、质疑: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找词句、看图片,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

让学生概括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学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三、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静心默读1—12自然段,勾画出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升华

通过课件的渲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父爱的伟大。

四、小练笔

已经挖掘了36小时了,可儿子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总会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

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1994

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看。(出示视频)

2、谁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3、对啊,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今人触目惊心的!桥梁坍塌,山崩地

裂,房屋倒塌,人们无家可归,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废墟下。就在这片废墟中,演译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3页,快速地浏览课文,画出夸奖这对父子的一1

句话。[板书:了不起]

3、课文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请你们默读课文,画

出相关的句子。

4、我们先来看看父亲的了不起。你从哪些描写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请

你说说。

(1)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指名2个说)

(3)为了儿子,父亲不顾一切。8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指名说)12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指名说)24小时过去了,父亲在干什么?(指名说)36小时过去了,父亲仍然在干什么?(齐答)

(4)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啊?

(5)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出示:他挖了36小时,??阻挡他。自由读读这两句话,哪个句子表达得更好?好在哪里?(指名说)

(6)男女读,全班齐读。

(7)句子中的“再”说明了什么?

(8)自由读课文5-10段,找一找哪些人曾来阻止过父亲,是怎样阻止的?而父亲又是怎样回答的?汇报。

(9)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好心人在哪里?消防队长呢?警察?老师来做父亲。

(10)从父亲的回答中,你听懂了什么?

(11)是啊,这位精疲力竭的父亲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助他,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出示:无论发生??男女读)

(12)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13)我们一起去看看此时此刻父亲的样子吧。

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齐读)

(14)你有什么感受?

(15)这位父亲可能面临着什么?

(16)他可能会随时失去生命,但他放弃了吗?经过36小时的挖掘,你看到了父亲的脸上??手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17)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支撑他的依然是这句话:出示:无论发生??(齐读)

(18)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这位父亲,记住这位父亲。(齐读外貌句子)

(19)这些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作者抓住了父亲的脸、双眼、衣服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所以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抓细节,显真情。

(20)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挖到第38小时时,传来了一个声音:“爸爸,是你吗?”38小时的不眠不休,38小时的艰苦挖掘,终于有了回应。此时父亲的心情怎样?

5、让我们走进父子重逢的那一刻,自由读12-24段,找找你从哪里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汇报。出示:我告诉同学不要害怕??

(1)我们一起来读读儿子的这句话。

(2)同学们,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废墟中呆了38个小时没有人来救你,你有什么感受?阿曼达也是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啊,但是他没有害怕。想象一下,在这38小时的漫长等待中,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在练习纸上。

(课堂小练笔: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依然没有人来救 ……此处隐藏2896个字……新吧!(播放图片)说说看过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板书:父子)

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板书:父了不起子)

(三)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儿子了不起又体现在哪?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

①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②他挖了很长时间,到底挖了多长时间(三十六小时),三十六个小时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就是这样不停地挖呀挖(板书:挖)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

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三十六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联系前面的录像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外貌看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三十六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三十六小时?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交流讨论:

出示课文相关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读一读

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a、你们想象一下:这位慈爱的父亲曾在儿子遇到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b、现在,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文相关句子。

④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有哪些人在阻止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

⑤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没有)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仿照“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来说吗?如: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⑥小结: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4)有感情朗读。

①永远要和儿子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多么的了不起,同学们,读——生读(他挖了十二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②配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1)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

(2)想象说话。

当他的爸爸这样挖掘了十二小时??,阿曼达和同学们就等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阿曼达在废墟里会和同学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3)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师生对读)。

教师小结: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多么勇敢多么镇定啊。是亲情,产生信赖;是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表现他舍己为人,富有爱心(板书:勇敢、有爱心)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这句真诚诺言的信赖。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来阻挡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师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生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总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师:不论发生什么,生: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父子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声,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爱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愿我们都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出示图片,体会母爱的伟大。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父了不起子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

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首先,大家对“了不起”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